省级社科普及基地灌南中专农耕文化博物馆
发布日期:2025-03-11 10:39信息来源:市社科联 浏览次数:
一、基本情况
灌南中专农耕文化博物馆建成于2011年10月,位于灌南县泰州南路8号,灌南县硕项湖公园北侧,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是江苏省省科普教育基地、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2020年入选为连云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馆内设有耕种农具区、农运工具区、农民生活品区、捕渔工具区四个区域,区域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融通。
很多藏品历史悠久,共收藏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用于运输、粉碎、排灌、计量等各类农具700余件,其中解放初期的木制三轮牛车,是中国最大的木制运输车辆,也是中国最大的木制农具;清时期木制四轮牛车历经200余年风雨,仍然保存完好,被专家称为“中国四轮牛车的活化石”。
灌南中专农耕文化博物馆常年免费开放,已经成为灌南县重点地方文化遗产、著名旅游景点,每年举办相关展览、培训、交流活动10余次,接待各类人员万余人次。
二、社科普及活动情况
灌南中专农耕文化博物馆立足资源优势,围绕农耕文化,以发挥社科联宣传教育功能为出发点,加强业务练兵、提高服务水平、注重文教结合、深化农耕文化品牌和创新服务手段,有计划地开展社科普及活动,获得广泛好评。
(一)开展“农耕学堂”、“农耕溯源”等系列品牌活动,举办公益讲座、巡展巡讲、沙龙活动等系列社会教育活动,向社会人员普及和宣传农耕文化知识。利用寒暑假策划开展未成年人文化活动,打造农耕文化博物馆优质教育平台。
(二)挖掘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策划举办“农时背后的农耕文化”主题活动,推动广大游客了解农时的内涵,为未成年人提供体验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的契机。
(三)做好上级领导、各兄弟学校同仁视察访问及全市小学生寻“爱国印记”参观工作。近三年来,累计接待各类游客参观人次达20000余人次。
三、社会影响
灌南中专农耕文化博物馆常年免费开放,已经成为灌南县重点地方文化遗产、著名旅游景点。基地借助省社科普及宣传周、重点节假日开展大型社科普及活动,充分发动机关单位、社会团体、院校等参与农耕文化建设,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基地被评为江苏省省科普教育基地、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2020年入选为连云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参观指南
1.地址:江苏省灌南县泰州南路8号(灌南中专校园内)
2.开放时间:每周二、四、六(不含国家法定节假日)上午9:00——11:30,下午15:00——17:00
3.咨询电话:0518—83213354
4.线路指引:
(1)公交:由灌南高铁站乘坐102路公交车至灌南中专公交站下。
(2)自驾:导航驶入灌南中专东1门,将车停至鸿毅楼前停车场,下车向南步行200米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