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工作 >> 科普基地

省级社科普及基地 连云港港口历史博物馆

发布日期:2024-04-26 09:45信息来源:市社科联 浏览次数:

一、基本情况

连云港港口历史博物馆位于连云区连云街道海滨大道与云台路交叉路口往西北约140米,利用建成于1935年的连云港老火车站西半部,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建成展示面积约1400平方米,于2013年正式开馆,2023年完成展陈内容调整及设施设备改造升级。


图片1.png

 



图片2.png

 


目前,港口历史博物馆共有港口源起(秦汉—1905年)、大港初建(1905年—1948年)、港通天下(1933年—2012年)、时代征程(2013年—2023年)4个展区及未来展望影视厅、船舶驾驶互动区、船模设备模型展示区、荣誉展陈区、临展区5个专题区域,拥有8块展示大屏、35个船舶设备模型及若干实物。以连云港地域内港口起源及发展历史为脉络,揭示连云港港口变迁情况、陇海铁路终端海港选址原由及港口发展壮大中的重大事件。集中展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连云港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标杆和示范项目”的重要指示,锚定“千万标箱、东方大港”目标,突出“双向开放、海陆枢纽”特色功能定位,紧抓“一带一路、区域联动”的开放布局和“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加速融入长三角发展,做足陇海线文章,增创标杆示范特色品牌效应,持续提升国际枢纽海港能级,扩大陆海双向通道多式联运优势进程中的举措和成绩。


图片3.png

图片4.png

 



图片5.png

 



图片6.png

 



图片7.png

 


二、社科普及活动情况

连云港港口历史博物馆立足档案资源优势,围绕港口发展与对外开放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社科普及活动,年均接待 3000 余人次。

(一)合力行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矩阵。

图片8.png

“党政工团”各部门齐心协力,赋能思政教育。开展港口各单位新入职员工及在岗职工港情教育培训,结合党员发展对象培训、青年团员等组织活动,开展港史学习实境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了解港口建设发展历史,认清现状,把握港口发展战略机遇,构筑坚实的思想保障体系,确保港口发展攻坚任务完成,顺利实现强港富民奋斗目标。与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合作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逐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活动。

图片9.png

图片10.png

(二)升维互动,擦亮港口对外宣传名片。

秉承“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邀请连云港市各级单位、港口伙伴观展,并将港口历史博物馆精品内容制作成展板,在连云港市政府办公楼内、苍梧绿园、连云区国展中心、连云港港深化合作恳谈会会场等地进行展览,扩大港口宣传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

图片11.png 

(三)蓄力发动,做强红色档案开发教育基地。

图片12.png

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融入全市档案馆集聚红色档案资源、打造红色档案馆际联盟、开发红色档案文化、锻造红色档案品牌“四大行动”,利用红色档案更新港口历史博物馆展陈内容,陈列《云港史话》《大港腾飞》等特色档案编研成果,推动红色档案活起来、亮起来、热起来,发挥好红色档案传承红色基因、传递红色力量、赓续红色精神的重要作用。

图片13.png 

(四)跨界联动,打造社科普及教育阵地。

图片14.png

结合港口岸线变迁、港口机械设备、港口建设技术专利、船舶岸电、绿色智慧港口发展、自贸区港口区块创新案例、“一带一路”标杆和示范项目建设、新亚欧大陆桥功能发挥等特色内容,开展抱团式研修,加强主题式、项目式教研,充分发挥社科普及教育阵地的真实内涵。

三、社会影响

连云港港口历史博物馆建筑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成为连云港市的文化地标之一,是众多旅游、摄影爱好者的必选打卡地,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展陈内容集中展现了连云港港口发展历史进程,同时涉岸线变迁、社会历史发展、抗日战争、港口建设专利、港口装卸工艺设备、岸电及纯电拖轮等新兴技术、“一带一路”标杆和示范项目建设等内容,既是针对连云港港口的专业性

展馆,又是具备综合性的大型社会科学教育普及基地,同时是连云港市红色档案开发教育基地、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为社会保管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增进公众了解和认识科学、历史、文化等知识,促进连云港市对外交流与合作。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四、参观指南

1.地址:连云区连云街道海滨大道与云台路交叉路口往西北约140米。

2.开放时间:本馆实行参观预约制,详情请拨打咨询电话:0518-82386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