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社科普基地灌云县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发布日期:2025-06-19 16:49信息来源:市社科联 浏览次数:
一、基本情况
灌云县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坐落于苏北第一神山——国家4A级风景区大伊山北麓,筹建于2006年6月,2008年12月开始运营。占地面积44.7亩,基地有可容纳650名师生一次性就餐的餐厅,可供100人同一时段使用的浴室,有600个学生床位和20个教师床位的师生宿舍,有4200平方米的塑胶活动场、3560平方米的水上乐园和户外拓展活动项目。面积4638平方米的六层综合实践楼,内有风雨活动场、法制教育活动室、急救技能培训室、反邪教反诈骗宣传教育馆、多功能报告厅及办公用房等。各项基础设施为提供我县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重要保障,年可接待学生5万人次。
二、社科普及活动情况
灌云县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近年来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科普及活动,涵盖安全教育、国防教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等多个领域。
(一)安全教育普及:沉浸式体验筑牢安全防线
基地将安全教育作为社科普及的核心内容,通过情景模拟、互动体验等形式提升学生安全意识。
1.反恐防暴与应急避险
联合县公安局特警中队开展反恐防暴知识宣讲,现场演示钢叉、盾牌等防暴器械的使用,并通过模拟“歹徒袭击”场景,强化学生的应急处置能力。
2.交通安全教育
交警大队警官结合真实案例,组织学生代入“开门杀”“鬼探头”等交通事故场景,普及交通安全法规和文明出行常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二)国防教育实践:校地合作拓展教育资源
与县人武部合作,引入军事训练、无人机操作体验等课程,并计划开展“重走长征路”研学活动,增强实践性。扩大国防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三)文化传承与美育浸润
基地注重传统文化与美育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1.非遗文化体验
引入县文化馆推普团队,组织学生参访非遗技艺、林如海扑克博物馆等,通过非遗项目体验增强文化认同感。
2.美育课程开发
开展草木染、扭扭棒、绳编等10余项美育课程,结合笔筒制作、树叶贴画等实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力。
(四)红色教育与精神传承
基地将红色文化融入社科普及,厚植家国情怀:开山岛爱国主义教育
组织教师赴开山岛学习王继才夫妇守岛事迹,通过重走巡岛路、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将“坚守平凡、创造非凡”的精神融入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树立廉洁自律意识。
(五)社区联动与社会服务
基地积极拓展社会合作,构建“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劳动实践与乡村振兴
组织学生参与豆丹养殖基地调研与田间劳动,了解特色产业如何带动乡村振兴,培养劳动精神与乡土情怀。
《反恐防爆》
《交通安全教育》
《反诈宣传进校园》
《国防教育——精准射击》
《国防教育——精准射击》
《国防教育——云炮射击》
《国防教育——手榴弹投掷》
《美育——笔筒制作》
《美育——草木染》
《红色教育》
《红色教育》
三、社会影响
基地荣誉:基地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基地,并于2023年获评省级优秀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基地,先后获得“市法治教育基地”“省防震减灾基地” 等多项荣誉。
四、实践指南
1.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镇任庄村
2.实践时间:
周一到周五:全县五年级学生按照实践日程表周一到周五实践
周末节假日:预约实践
3. 线路指引: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镇黑龙江路001号
4. 联系电话:0518——88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