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他山之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就和深化方向

发布日期:2018-09-06 10:54信息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就和深化方向 浏览次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为主线,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为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辅助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发展历史性地破除了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束缚,为人类社会制度史特别是经济制度史谱写了崭新篇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过程、现实伟大成就和未来深化方向等方面做了比较集中的阐释,对于坚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决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伟大成就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既实现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转向,又推动了一场伟大的实践变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伟大创造,不仅破除了人们对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截然对立的传统观念,更实现了人们探索有利于世界性经济发展方式、人类性文明进步跃迁的思维方式变革,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更充分绽放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真理光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打破了以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权威,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由最初的经验探索上升为系统学说,以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调控下的平稳运行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有力驳斥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具有社会制度属性的荒谬论断,充分证明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经济的两种有效手段是全人类的共享发展方式。由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中国人思想解放的过程中逐步得以建构,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客观要求,形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促进和协同发展的总体趋势。社会主义依托市场经济,构建起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生产力发展格局;市场经济依托公有制经济,促发起了“全面协调、持续健康”的生产关系。市场经济对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全要素生产率的激活,使知识与人才在得到充分尊重中释放出创造活力,开启了生产力的多元化增长点;同时,公有制经济的特质将更高质量的物质生产与满足最大范围内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有机统一起来。由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在实践的意义上冲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为走出人与劳动、人与劳动产品、人与他人,乃至人与自身相异化的困境,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的出路。

  不仅如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开启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有效接轨的进程。市场力量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紧密结合,使中国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引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不仅使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领头羊”“助推器”的角色不断彰显,而且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中赢得了话语主动权。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逐步使中国完成了从一个传统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圈外人”走向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引领者的重要转型。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由思想革命引领,触及社会实践各领域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从国内经济建设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一带一路”的倡议,验证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蕴含的无限活力和发展潜力,不断拓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境界。

  加快完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现实的、历史的、具体的存在,随着国际国内环境变化与时代变革,也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特别是政府和市场关系还没有理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效发挥受到诸多制约,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人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导向,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主线,以建设与市场经济深度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为引领,打造高效健康可持续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动力支持系统。

  加强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一是坚持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规导。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发展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形式,离不开党的方向引领。邓小平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就在“四个”坚持,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着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价值规约与立场引领。二是坚持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统筹协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价值立场,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不仅具有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而且具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能够起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统筹规划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宏观规划与微观运行的有机统一,保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合力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三是坚持党对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领导。由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融涵性和活跃性,不可避免的使各种社会思潮、思想文化乃至价值观念进入中国“市场”,形成主流与非主流文化并存,先进与落后思想交织的文化生态。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才能够牢牢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有效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发挥党凝聚与引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作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一是遵循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在深刻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基础上,清醒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与阶段性,社会经济运行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生产力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科学把握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现实国情需要,尊重社会生产发展的差异性,促进生产手段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有机统一。二是尊重市场经济运行一般规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和主要手段有其客观的内在运行机制,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尊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一般规律,依据社会供给与需求的质量关系制约社会生产及其生产方向,以主体利益导向的竞争机制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生产力更好更快发展。三是探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规律。关于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我们要立足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综合作用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和内在运行机制,既发挥市场经济的效率优势,又确保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着力点。一是巩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践证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政府宏观调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国家更有力量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更有力量实施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更有力量同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当然,我们也要客观承认,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现阶段社会共享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只要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科学设计和实施政策引导体系,非公有制经济必然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力量。二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根基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个规律,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党的十九大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其中,核心是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健全政府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进一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但与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的要求,特别是与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进一步从体制上解决问题,进一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重点是,加快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体系,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和可预期;深化内陆开放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对外开放协同推进;要加快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机制建设,促进“一带一路”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