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件 >> 综合

市社科联“一市一品”省市协同创新工程答记者问

发布日期:2023-10-10 15:56信息来源:市社科联 浏览次数:

今年7月召开的省社科联九届五次常务理事会议,发布了全省各设区市社科联“一市一品”项目第二批立项名单。连云港市社科联申报的“丝路新语——‘一带一路’交汇点研究与科普”项目,正式获批立项。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商显福。

1、“一市一品”项目实施的背景是什么?

答:根据省社科联与省发改委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规划》,省社科联于2022年启动全省各设区市社科联“一市一品”工程建设,重点围绕“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以职能建设为重心,以形成社科品牌工作矩阵为目标,推动省市县(区)社科工作协同创新、上下联动、深度融合。

2、我市确定“丝路新语——‘一带一路’交汇点研究与科普”项目有什么考量?

答:“丝路”指“一带一路”,“新”即“新时代”,“语”即“讲好故事”,“丝路新语”就是“讲好新时代‘一带一路’故事”,讲好现代化港城新实践的故事。具体来说有三点考量。一是江苏处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上,是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省份。港城正在争做“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奋力书写新时代的“西游记”。省市“一带一路”建设生动实践,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和空间。二是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向西开放、向海图强的城市追求,闪耀着丝路精神的光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成果,锻炼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三是全市认定建设了25家省级社科普及基地和56家市级社科普及基地,有形有感地记录着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相关联的人文历史和近现代双向开放实物实事,正成为宣传展示“一带一路”重要载体,带动社科研究与科普协同发展。

3、推进“丝路新语——‘一带一路’交汇点研究与科普”项目有哪些举措?

答:围绕加强“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研究、交流与宣传普及,充分挖掘和整合我市历史和现实资源,重点打造“三个平台”。一是打造“一带一路”交汇点研究平台,构建“研究网络”。整合一批智库机构开展“一带一路”研究,扶持一批学术社团和社会智库。建立一批重大课题调研基地。二是打造“一带一路”交汇点交流平台,构建“交流网络”。重点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交流品牌,打造连云港市社科界学术大会学术交流品牌,打造西游记文化节、“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图书馆界文化交流等人文交流品牌。三是打造“一带一路”交汇点展示平台,构建“科普网络”。建立一批“一带一路”主题科普基地,开展系列“一带一路”主题科普活动,加强“一带一路”网上科普宣传。

4、我市开展“一市一品”项目建设有哪些保障措施?

答:一是组织方面的保障。坚持目标导向,将“一市一品”项目建设纳入社科联年度目标。成立市社科联一市一品项目建设领导机构,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各部门按职能分工协调有序推进。二是制度方面的保障。联动各有关部门、机构组织、驻连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家单位,形成推进合力。建立健全“一带一路”专项课题、科普项目、社团主题活动项目发布机制,每年发布一批项目。发挥《决策内参》、社科评奖等平台作用,促进成果转化应用。三是经费方面的保障。市社科联每年从课题经费、学术活动经费、科普经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开展“一带一路”交汇点研究与普及活动;积极寻求财政部门支持,申请拨付专项经费。

5、“丝路新语——‘一带一路’交汇点研究与科普”项目能达到什么预期效果?

答:一是服务决策能力有突破。通过联动全市“一带一路”相关研究机构,整合研究力量,加强重大选题策划,并借力高端智库资源,开展科研合作,组织学术交流,汇聚专家智慧,力争每年推出一批对党委政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二是人才队伍建设有突破。通过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研究、交流和宣传普及,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一带一路”研究和科普人才。高度重视学术交流品牌打造,吸引更多省内外专家学者关注“交汇点”、研究“强支点”,为连云港实现新时代“后发先至”鼓与呼。三是社科普及效果有突破。建立起覆盖适当、功能健全、实效明显的“一带一路”主题科普网络。通过广泛开展系列科普活动,讲好连云港“一带一路”故事,引导市民增强开放意识、拓宽国际视野,助力连云港更好融入国际国内两个循环,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快实现新时代“后发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