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件 >> 综合

连云港市“十三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17-06-01 09:30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2016年9月26日市发改委、市社联印发)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推进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为加快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连云港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会同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根据《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情况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全市各级社科组织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推进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快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新发展,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开展了大量有价值、有针对性的理论宣传和研究。应用对策研究取得新成效,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出了大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针对性的研究成果。学科建设取得新成绩,传统优势学科保持较强竞争力,一批具有特色的新兴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蓬勃发展,有的学科重大研究成果在全国产生了影响。社科组织和社科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县区社联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壮大,涌现出一批学术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科研骨干。社科管理工作呈现新局面,科研管理、成果转化和评价激励、学术团体管理等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但是,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水平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城市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基础理论创新的载体平台和专家学者不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社科成果较少;全市社科界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应用对策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不够高;人民群众的人文社科素质亟需提高,社科知识普及工作有待加强;基层社科组织不够健全,社科门类中主要一级学科市级学会还较少;社科事业的公共投入还不足,社科发展的保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十三五”时期是哲学社会科学大有作为的重要发展阶段,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央和省市委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央提出了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和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任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全社会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关心支持越来越多,也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类社会矛盾进一步凸显,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关系,提高党委和政府的战略思维能力和决策水平,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更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进一步增强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信心,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推动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夺取全面小康决战胜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十三五”时期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施重大工程为牵引,以组织人才建设为保障,切实增强工作的先进性、科学性和群众性,全面提升社科综合实力和新型智库水平,努力建设“社科强市”,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建设相适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匹配,具有港城特色、时代特征、创新特点的“连云港学派”,具有明显优势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格局,切实做到思想引领、理论创新能力强,服务决策、服务发展水平高,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科学高效,科研实力、学术影响力明显靠前,实现向“社科强市”的跨越。

——成果目标:每年推出100项对党委、政府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和对人们精神生活产生积极作用、在市内外产生一定影响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每两年评选表彰100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学科目标:形成传统社科学科更具活力、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不断发展、结构层次合理的学科体系,培育3至5个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有影响的优势学科。

——科普目标:建设40家特色鲜明、惠及基层群众的社科普及示范基地,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化社科普及读物,培育一支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社科普及志愿者队伍,形成覆盖广泛、功能健全、实效明显的社科普及网络。

——人才目标:培养和引进一批德才兼备、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成果显著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领军人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学风优良、素质过硬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十三五”末全市哲学社会科学高层次人才2.5万人。切实加强创新型社科团队的培养,重点培育10个社科创新团队。

——组织目标:建设10家机制灵活、特色鲜明、能发挥龙头作用的科研基地,重点培育10家有影响的地方新型智库,建设10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团体,实现县区、高校社联全覆盖。

(三)基本要求

——增强大局意识,突出问题导向。着眼大局、把握大势,以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努力回答时代发展、实践深化提出的新课题,推动全市社科工作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群众。

——适应发展要求,锐意改革创新。立足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前沿,以强化智库功能为重点,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建立适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有利于产出高质量学术产品和对策应用成果的科研体制、科研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科研方法、科研手段以及科研组织管理的创新。

——弘扬优良学风,培育学术精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力加强社科理论界的学风建设,努力倡导和培育崇尚学术道德的良好氛围,营造宽松和谐、佳作叠出的学术环境。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推动社科研究由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着力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社科研究精品力作。

——坚持求真务实,提高履职能力。持续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升组织能力、宣传能力、服务能力,将各级社联建设成为能力过硬、作风优良、服务有力的社科工作者之家,以更高的目标、更实的举措,创造新业绩,实现新跨越。


三、“十三五”时期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工程,努力推动重大理论的研究和宣传

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围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项目扶持,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认真抓好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干部建设,以带动社科界更加广泛深入地普及宣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深入学习和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坚持把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社科普及宣传的重要内容,注重整合讲师团、党校、高校和各类研究机构的专家资源,通过课堂、论坛、讲座、媒体、刊物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开展有规模有影响的理论宣讲活动。鼓励和支持社科类社团广泛开展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征文、座谈和研讨等活动,不断坚定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认真抓好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阐释解读。围绕发展的主题主线和中央及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重要会议精神等,着力从学术原理和操作方法上加大阐释解读力度,引导全市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上来。

(二)实施决策咨询能力提升工程,努力为党委和政府当好智囊参谋

围绕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应用对策研究。以改革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现实性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五位一体”、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产业强市、“一带一路”交汇点核心区先导区建设等重大问题,推出一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应用研究成果。

大力推进全市新型智库建设。成立连云港市智库业协会,加强对全市智库的管理,打造在市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支撑区域战略发展的高水平智库,提升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研究基地等智库的水平,为党委、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

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决策咨询研究制度。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城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智库部门和社科专家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坚持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与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和工作实践之中。健全完善书记、市长圈题和市委及部门领导命题研究制度,及时发布应用对策研究课题指南,组织社科专家开展应用对策专题研究,并落实课题资助政策。

健全社科成果转化机制。探索建立党委、政府及部门领导与社科专家定期交流互动机制,力争有更多政策研究成果进入领导决策视野。每年编辑出版全市应用研究成果集《连云港智库》。继续办好全市社科成果专报内刊《决策内参》,每年不少于12期,促进应用成果转化。

(三)实施重点学科理论创新工程,为孕育产生“连云港学派”创造条件和环境

推进高校社科优势学科建设。加大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优化全市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布局,大力提升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重点学科,注重培育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的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力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社会转型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等研究领域催生新学科。

培育一批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采取与市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大中企业共建等方式,建设一批优势明显、专兼结合、多方共建的开放式社科研究基地。推动与中国社科院、淮海工学院等院校共建知识社会研究基地、“一带一路”研究基地。

推出代表“连云港学派”的学术成果。围绕当今国际国内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前沿论题,以及东夷文化、《西游记》《镜花缘》和徐福等地方历史文化课题深化研究,营造自主创新、自由研究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推出一批学术成果。编辑出版《连云港市首届十大社科名家文库丛书》《“一带一路”交汇点连云港现代化建设研究丛书》等著作。每年编辑出版全市理论研究成果集《连云港社会科学》。

优化社科成果评价和激励机制。坚持创新为重、质量第一的导向,注重研究成果的学术原创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健全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奖励制度,组织连云港市第十三、十四、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

完善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制度。加强与出版机构和有关单位的合作,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点学术精品著作的出版实行经费资助,加大对连云港市优秀社科成果的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扩大连云港学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名刊建设。推进社科学术期刊工作创新,扶持重点社科类学术刊物成长为知名期刊。2016年起将《连云港论坛》更名为《新研究》(双月刊),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升办刊水平。联合办好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会刊《大陆桥视野》(全国公开发行月刊),进一步扩大刊物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实施社科学术交流拓展工程,致力打造连云港社科学术高地

推动专家与领导决策对话。加强智库与实际工作部门及媒体联合,选择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研究,举办有市领导参加的“高层论坛”,不断拓宽服务科学决策的渠道。

着力打造“连云港市社科界学术大会”品牌。从2016年始每年组织开展一届全市社科界学术大会,邀请全国一流的社科专家与地方专家共同交流研究成果,设立若干县区、高校和学会专场,形成联动协同的格局,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支持社科组织开展各类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承办和参与国际性、全国性、系统性学术年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各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每年召开学术研讨会、成果发布会、专题报告会、理论研究推进会等,经常性地开展专题征文研讨活动。

建立城市联合互动的社科研究交流平台。创造条件设立由多个城市共同参与的智库论坛,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学术交流研讨。牵头成立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与沿海重点港口城市及陇海兰新沿线节点城市轮流举办工作交流和学术研讨大会。主动与苏鲁豫皖相关城市联合,轮流举办“东陇海经济带”发展论坛。

(五)实施社科普及宣传扩大工程,全面提升公众社科素养

加大《江苏省社科普及促进条例》宣传贯彻力度。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座谈会、报告会、知识竞赛、干部培训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使党委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明确职责任务,强化督促检查,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和推进社科普及工作。

开办“港城社科大讲堂”讲座。围绕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邀请高层次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市级层面每季度至少推出1场高品质讲座,阐释社会热点,弘扬优秀文化,凝聚思想共识。注重发挥媒体立体传播优势,不断扩大“港城社科大讲堂”的受众面和辐射面。

推进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建设。组织和引导各级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科普及活动。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建立县级社科普及基地,形成覆盖城乡、惠及全市人民的社科普及工作网络,建立起大众化、社会化、经常化的社科普及工作机制。

精心组织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每年九月的第三周为“连云港市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围绕年度主题,集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科学普及宣传活动,形成声势。

组织编写发行社科普及读物。充分发挥市级社科类社团、科普基地和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组织和激励社科专家学者撰写社科普及书籍。编辑印发《社科知识与百姓生活》系列科普丛书15本。编辑出版《连云港简史》《连云港文化史》《连云港地方文化简明读本》等重点社科普及读物。

加强社会科学普及志愿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社会科学普及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科学普及志愿服务组织和队伍建设,成立连云港市社科普及志愿者协会,广泛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志愿服务培训和经验推广等工作。

加大特色社科普及项目支持力度。按照择优资助的原则,改进社科普及专项经费资助方式,鼓励探索创新,大力支持合作举办综合性、高质量、内容形式新颖、公众喜闻乐见的社科普及活动和项目。

推动社科普及手段和方法创新。主动适应“微时代”、“大数据”等新特点,重视“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移动客户端)与社科普及的融合发展,鼓励支持各县区和高校社联、学会和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社科普及”行动,着力打造“港城社科”公众微信号等科普新载体,继续发挥好连云港社科网交流互动功能,不断提高社科普及的信息化传播水平。

(六)实施社团管理规范提升工程,不断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推进社科类社团规范化建设。切实落实《连云港市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管理办法(试行)》,不断健全社科类社团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年初有计划,年末有总结,活动有特色,管理有章法,不断提高办会质量水平。加强对各社科类社团人事工作、财务工作和重要学术活动的监督管理,对社团工作质量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对处于艰难发展状态的进行有效帮扶,对没有存在价值的及时办理注销手续。

大力推进社科类社团创先评优工作。切实加强社科类社团策划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建设,组织开展模范社科类社团评选表彰活动,提升社团的层次和水平。重点打造具有较强领导研究能力的会长队伍和协调办事能力的秘书长队伍,造就一批理论家、演说家、活动家。

大力发展社科类新社团。重点发展社会科学主要一级学科学会,2017年前成立市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公共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学会。加大高校成立社联的推进力度,2017年前市内各高校全部成立社联。

加大社科类社团扶持力度。通过对社团研究课题、科普项目资助等形式,加大对社团的直接支持力度。协调社会各方面增加对社团的捐助资助。支持学会、协会和各类民非社团组织立足自身优势,以合适方式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支持社科类社团维护各自所联系的社科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帮助社团和广大社科工作者通过合法渠道、正常途径,合理伸张利益诉求,提高社科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工作责任感。鼓励和支持广大社科工作者运用社科理论、法律知识等手段,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发挥社科工作者的作用。


四、“十三五”时期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坚持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问题。

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既能把握正确方向又能激发科研活力的体制机制。统筹管理好重要人才、重要阵地、重大研究规划、重大研究项目、重大资金分配、重大评价评奖活动。改革和完善智库体制机制,推进政智分开,大力扶持民间智库发展,进一步发挥智库的决策服务功能。

建立全市决策咨询工作机制。建立由市社联牵头,市内外知名社科专家组成的连云港市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对全市重大决策进行咨询论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完善社科普及工作机制。建立由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社联等部门组成的各级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联席会议,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形成社会合力。

建立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和可行性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列入对地方、有关部门和单位考核的内容,使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二)切实加强社科系统组织建设

积极支持社联组织履行“桥梁纽带、组织协调、咨询服务、宣传普及”等职能,充分发挥其整合社科资源的作用。大力支持和推进县区和高校社联组织建设,在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编制、经费等问题解决;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成立社联组织,进一步完善组织网络,切实改善社联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水平。

大力推进社联系统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社联常委工作制度,设立市社联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并充分发挥职能,不断提升社联工作水平。建立健全市社联领导联系学会和专家学者制度。

进一步加强社科类社团党组织建设。推动有条件的社科类社团建立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成立市社科类社会组织党委,切实加强党对社科类社团的领导,把全市社科类社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研究的重要阵地。

(三)切实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创新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造就更多拔尖人才和各学科各专业领军人物,组织开展“第二届连云港市社科名家”评选等活动。通过实施项目倾斜政策等措施,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创新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

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激励和使用制度。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导向,建立规范的奖励体系,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获得感。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使用,让德才兼备的社科人才在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通过上挂下派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科专家和社团管理骨干到实践部门锻炼和工作,促进优秀人才不断成长,努力营造社科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加强社科类社团管理骨干队伍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市各社科类社团和社科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各级社联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每年举办一期全市社科管理培训班。

切实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思想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发扬严谨治学、崇尚精品的优良学风。

(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建设

加强社科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科学普及场馆和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市县城乡建设规划。推动政府投资建设的社会科学普及场馆和设施实行免费开放。加大对社联和社科类社团的支持力度,为其开展正常工作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努力改善办公条件。

推进社科信息平台与数据库建设。把以“连云港社科网”为代表的社科门户网站建设成为社科信息发布和信息共享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推进社科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社科专家库、社科成果库、社团信息库等数据库,切实提高社科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经费投入。从2016年起设立市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资金,加大对应用性课题研究支持力度。坚持将社科普及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科学普及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网站、数据库和图书情报资料等哲学社会科学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积极开拓哲学社会科学经费筹措新渠道,鼓励和支持社科研究机构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研究、提供咨询、转让成果和提供有偿服务等途径,筹措科研经费,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积极鼓励和倡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并自愿提供经费等资助,完善社科事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

(五)建立有利于规划落实的工作机制

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对重要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实施情况、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各实施部门定期向管理机关市社联报告实施进展情况。规划实施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督查工作,市社联将会同有关部门,选择重点行业、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重要政策措施等方面,开展重点督查。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评估和动态调整。规划实施中期阶段,组织对规划重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等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促进规划实施的措施建议。规划实施期间,当遇到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和省调整相关指标以及其他重要原因,视需要适时对规划进行修订或调整。规划实施期满,组织开展总结评估,为编制下一个五年规划奠定基础。

加强对规划和社科工作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广泛宣传规划,扩大公众参与,不断提高公众的规划意识,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使实施规划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大力宣传社科工作和社科专家学者及其重大研究成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社科工作的良好局面。